勞工及福利局根據最新的「人力推算報告」,認為香港未來五年勞動力短缺問題嚴峻,計劃在輸入外勞、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外,設新渠道輸入年輕技術專才以解決人手短缺及降低建築成本問題。
內容目錄
本地建築工人工資較高是造成香港建造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?
對於建造業來說,政府、建造商、工會長久以來就外勞輸入問題出現分歧。有人甚至認為,本地建築工人工資較高是造成香港建造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,這明顯是缺乏理據的。
其實,建造商每輸入一名外地勞工,除了薪資要與本地工人看齊外,也要為他們提供食宿,同時要為本地工人提供額外職業培訓的資助。輸入外勞對降低建築成本幫助不大。因此,特區政府應該需要在工務工程上解決導致成本高企的主因。
本港建造界長期有人透過「多層分判」尋租,政府雖對工務工程限制「分判」,但由於缺乏嚴格的監察制度,往往出現權責不清、工人欠薪時追討困難的問題。政府應重新檢視分判制度,逐步改善「多層分判」陋習,從而保障成本效益,控制整體建造成本。
立法會通過條例禁止不平等付款條款
立法會不久前通過《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》,禁止合約中的某些不平等付款條款生效,設立審核機制解決合約爭議,保障工程項目有序進行,減少投標者就被拖欠付款風險而提高標價的情況,長遠減少工程項目成本。既然條例已經訂立,未來勞工處等相關部門應嚴格執行,加強巡查、果斷檢控違法分判商,保障工友的權益。
政府須精簡程序
此外,建築工程高成本的另一原因,就是冗長的審批、驗收流程。這些都影響着工程進度及效率,增加了建造成本。政府須做好跨部門資源整合工作,設專責小組統籌審批及驗收工作,統一審批標準,精簡不必要的程序,從而減少處理程序的時間及財政消耗。
政府要加大力度提升職業培訓水平
更重要的是,政府要加大力度提升職業培訓水平,做好就業配對工作。事實上,每當經濟不景氣時,建造業難免受到嚴重的影響。已達「大工」(熟練工人)水平的工人,因無工開而轉行,導致傳統建造工藝逐漸流失。有部分較年輕的工友因入行時間較短,雖未達到「大工」程度,但已因經濟環境欠佳而被迫轉行,無法接班,導致業界青黃不接,流失一批生力軍。
若建造業界長時間在培訓上出現缺口,未能即時培育年輕工人填補空缺,未來五至十年,建造業熟練技工斷層的情況將日益嚴峻。因此政府須作長遠投資,包括提供有津貼的專業培訓,將初入行的建築工人及早培訓成為「大工」,令業界儲備人才,當有工程開展時,可以馬上提供充足人手應付,高效完成工程,降低資金和時間成本。
周思傑
工聯會副理事長、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
(刊:文匯報)
外部連結:降低建築成本 須對症下藥 | 文匯報